仿明初官窑青瓷在龙泉出炉

日期:2015-10-23

12月7日,5件口径为30厘米的仿明初龙泉官窑牡丹刻花大盘,在龙泉市宝剑工业园区双鱼瓷庄完好出炉。这是龙泉青瓷艺人首次采用现代技术对600多年前明初官窑瓷器进行成功仿烧。

“仿烧的难度实在太大了,明初龙泉官窑的制瓷技艺实在惊人。”双鱼瓷庄负责人王一兄感叹道。据介绍,今年以来,该瓷庄依据处州青瓷博物馆提供的 制瓷技术指标,先后多次对明初官窑青瓷进行仿烧,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今年7月进行的首次开炉烧制试验中,由艺人制作的50件粗坯刻花大盘经过素烧以后仅 剩20多件成品,成品粗坯在随后的上釉烧制过程中,瓷体全部开裂无一完好,为此损失5万多元。此后,双方又进行多次技术改造和试烧才烧制成功这批仿官窑瓷 器。

据了解,处州青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对现存的龙泉官窑碎瓷片进行研究后发现,明初龙泉官窑瓷品大部分为双面刻纹,纹饰立体感强,刻工娴熟,釉色圆润。 纹饰中的每一线条,全部采用刻一刀,补两刀的“三刀法”完成,而不是运用当前一刀完成的“平刀法”。因而在当代生产仿明初官窑瓷器,无法使用模具生产,只 能由技艺娴熟的艺人用手工进行操作。在眼下,一只口径30厘米的牡丹刻花大盘,就要花费一名艺人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因而仿制成本非常高。

此外,在制瓷界还有“大一寸,增十险”的说法。眼下发现的明官窑残瓷,体态庞大,仅盘类而言,最大口径达到70厘米。尽管在目前的制瓷过程中,已采用了制坯机、电脑自动控温煤气窑等现代设备,但仿制的难度依然极大,瓷器的成品率极低。

江西景德镇陶瓷考古所研究员刘新园在来丽水考察龙泉官窑遗址时介绍,明初龙泉官窑青瓷花纹及样式,不是由民间艺人随意绘制的,而是由北京宫廷画师提供 粉本,各地制瓷艺人再根据统一样本进行加工,然后就地烧制,因而其每一环节的工艺水平都非常高。由于官窑具有独特性,对制瓷的成品率要求并不高,但对质量 的要求近乎苛刻。比如在100件成品中选出10件精品,其余便全部砸碎。而在明初的烧制过程中,都是采用龙窑进行烧制,人为可控性极低,全凭艺人的经验积 累进行判断,因而其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处州青瓷博物馆已准备将此次烧制成功的仿明初龙泉官窑青瓷向有关部门申请多项外观设计专利。

上一篇:龙泉青瓷,瓷器“黑马”